随着年龄的增长,现在许多事儿反倒跟不上趟儿。就拿看戏来说,有些剧目,任凭某些新闻炒作此剧如何意境高超;编剧导演对你如何诱发启迪,累了一天,坐在剧场里绞尽脑汁想弄明白该剧究竟要表现什么意思,结果越琢磨越糊涂。
近日,由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5班学生演出的莎士比亚喜剧《仲夏夜之梦》,竟使全场观众乐不可支。座无虚席的剧场里笑声、掌声伴随着剧情的发展从始至终不绝于耳。莎翁的剧本无可挑剔,而中戏的导演及表演手法又另辟蹊径、锦上添花。在剧中,尽管一群雅典人穿着中国特色的装束,口称外国人名,甚至借用了芭蕾及中国戏曲程式,但观众却没有生分之感。就好比吃鱼,同一种鱼可炸可煮,或糖醋或清蒸,只要好吃,怎样做都行。导演梁伯龙教授说,大架子都是同学们自己琢磨、创造的,我不过是给归整了一下。看来,中戏的学生们对于戏剧表演是满怀迷恋与激情的,还继续保持、发扬了这座蜚声中外最高艺术殿堂“以其教学质量、艺术成就、学术水平而享誉世界”的校风。
当我擦着笑出的泪水走出剧场时,脑子里忽然想到有些剧团花费了大量资金,千辛万苦排出了一出大剧,得到了专家、领导好评,也获得了大奖,可看戏的观众寥寥无几。有些很优秀的剧目,如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《茶馆》,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。但自于是之、郑榕、兰天野等老艺术家告别舞台之后,竟无人问津此剧。是版权问题?水平问题?但打破框框,就像做鱼一样,排出个天津风格、上海风格、西安风格的《茶馆》来,只要观众欢迎,有何不可?否则,我们的后代只有从影碟中去看《茶馆》了。